热点聚焦

巴萨前高管炮轰裁判委员会:足协已成皇马 “自留地”

2025-07-25

西班牙足坛的权力博弈再度升级。据《马卡报》7 月 22 日报道,西班牙裁判技术委员会(CTA)新任命的人工智能与技术创新顾问奇马・阿隆索(Chema Alonso)被证实为皇马死忠球迷,其社交账号曾多次公开表达对皇马的支持,称 “无论输赢都是皇马球迷”。这一任命立即引发巴塞罗那俱乐部前高管托尼・弗雷伊萨(Toni Freixa)的强烈批评,他在推特上直言:“裁判委员会的顾问是皇马球迷,为何再次引发争议?要知道,西班牙足协里没有一个职位不是他们的人,但即便如此,足球赛场上还是我们赢、冠军奖杯还是我们拿,而这正是他们绝望和不断造谣的原因。”

一、争议任命:技术专家还是 “内鬼”?

奇马・阿隆索的专业背景无可挑剔。这位 50 岁的计算机工程师拥有信息安全博士学位,曾担任西班牙电信公司网络安全顾问,在人工智能和数据领域有深厚积累。他的加入本应推动裁判技术革新,但皇马球迷的身份却让这一任命蒙上阴影。其个人网站显示,他不仅与皇马欧冠奖杯合影,还在 2024 年温布利决赛现场为皇马助威。

面对质疑,阿隆索在 7 月 23 日更新播客澄清称:“我是皇马球迷不假,但一年最多看十到十二场比赛。我的职责只是协助裁判技术委员会准备技术会议,VAR 分配、裁判评估等核心事务仍由专业人士负责。如果 VAR 或裁判犯错,责任不在我。” 这番辩解未能平息争议,巴萨球迷仍认为,让皇马拥趸参与裁判技术决策,本质上是 “球员兼任裁判”。

二、历史积怨:裁判争议的 “西西弗斯之石”

此次事件并非孤例,而是皇马与巴萨围绕裁判权争夺的延续。2020 年国家德比中,主裁穆努埃拉因父亲是皇马球迷会创始人、弟弟担任边裁,被巴萨指控 “家族式偏袒”,最终因将比赛场地误写为贝蒂斯主场引发舆论哗然。2025 年 2 月,皇马更向西班牙足协提交长达数千字的投诉函,指控裁判系统存在 “结构性双标”,要求公开 VAR 音频并撤换负责人。

数据显示,自 2018 年 VAR 引入西甲以来,皇马因 VAR 介入被纠正 68 次判罚,远超巴萨的 37 次,其中 31 粒进球被判无效、9 粒点球被取消,两项数据均为西甲最高。这种 “受害者” 形象与巴萨前高管的指控形成鲜明对比,折射出两大豪门对裁判体系截然不同的认知。

三、权力格局:足协的 “皇马烙印”

弗雷伊萨的指控并非空穴来风。西班牙足协(RFEF)长期被质疑存在皇马背景的人事渗透:

这种结构性偏袒在 2025 年 7 月的裁判委员会重组中达到顶点。尽管足协宣称新团队 “开启公正透明新时代”,但除奇马・阿隆索外,国际关系部门负责人玛塔・弗里亚斯(Marta Frías)曾为皇马女足担任裁判协调员,VAR 负责人爱德华多・普列托(Eduardo Prieto九游体育官网)更是皇马球迷组织 “秃鹫五人组” 的核心成员。

四、连锁反应:裁判公信力危机

事件引发的震荡远超俱乐部层面。前西甲裁判伊图拉尔德在塞尔电台指出:“巴萨现在的抗议,和他们过去声讨皇马电视台的做法如出一辙。当豪门都试图将裁判工具化,西甲的公正性正在瓦解。” 数据显示,2024-2025 赛季西甲场均黄牌 4.75 张、红牌 0.23 张,两项数据均居五大联赛之首,“伐木联赛” 的恶名与裁判执法尺度的混乱直接相关。

更严峻的是,西班牙裁判在国际赛场的表现同样饱受诟病。2025 年欧冠半决赛,主裁马齐尼亚克因多次争议判罚被巴萨指控 “操纵比赛”,而他正是西班牙足协重点培养的 “新星裁判”。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,让西班牙裁判的国际公信力跌至冰点。

五、破局之路:技术中立还是制度改革?

奇马・阿隆索在辩解中强调:“我不参与 VAR 决策,算法开发由 Sportian 公司独立负责。” 但巴萨认为,这种 “技术中立” 的表象无法掩盖权力结构的失衡。法律专家建议,西班牙足协应效仿德国足协,设立独立于俱乐部的裁判监督机构,并引入第三方审计确保技术开发透明化。

皇马则在投诉函中提出更激进的改革方案:撤换与争议事件相关的裁判系统负责人,建立由退役名哨、法律专家和球迷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,彻底打破 “自我监管” 的恶性循环。然而,这一诉求在 2 月的西甲俱乐部会议上遭到多数球队反对,凸显改革阻力之大。

巴萨前高管炮轰裁判委员会:足协已成皇马 “自留地”

结语

当裁判委员会的会议室里坐满皇马球迷,当 VAR 音频成为豪门博弈的武器,西班牙足球的竞技纯粹性正在被权力侵蚀。奇马・阿隆索事件只是冰山一角,其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利益纠葛与制度积弊。如何在技术革新与权力制衡间找到平衡,或许是西班牙足协在 “后裁判时代” 必须解答的命题。而对于球迷而言,他们期待的不是 “谁更受偏袒” 的口水战,而是一场真正由球员主宰的足球比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