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时间 8 月 4 日,北京首钢前锋曾凡博正式与布鲁克林篮网队达成签约协议,以一份价值 8.5 万美元的 Exhibit 10 合同开启 NBA 追梦之旅。这份合同性质特殊,既非保障性合同也不计入球队工资帽,本质上是一张通往 NBA 体系的 “入场券”—— 若曾凡博能在 9 月底的训练营中脱颖而出,不仅有机会代表篮网出战 10 月澳门中国赛,更可能将合同转为年薪 30-40 万美元的双向合同;反之则面临被裁风险,甚至可能重蹈两年前步行者时期的覆辙。
一、合同玄机:8.5 万美元背后的生存法则
Exhibit 10 合同的设计充满 NBA 商业逻辑。这类合同通常作为球队考察新人的 “试金石”,球员需在训练营中与其他竞争者争夺有限的正式合同名额。以曾凡博为例,他此次签约的 8.5 万美元仅相当于 CBA 顶薪的零头,但合同附带的 “转正条款” 却暗藏机遇:若成功赢得双向合同,其薪资将暴涨 3-4 倍,且获得征战 NBA 常规赛的资格;即便被裁,只要在篮网发展联盟附属队效力满 60 天,仍可获得 5 万美元奖金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合同转正成功率仅为 50%。此前崔永熙虽通过相同路径加盟篮网,但因十字韧带撕裂最终未能站稳脚跟,而曾凡博此次签约也被美媒评价为 “50% 概率的豪赌”。不过,他在 CBA 的进步数据为自己增添了筹码 ——2024-25 赛季常规赛,曾凡博场均贡献 14.7 分 4.7 篮板 1.5 盖帽,三分命中率高达 43.3%,季后赛更是将数据提升至 15 分 4.2 篮板 1.6 盖帽,攻防两端的全面性已跻身 CBA 顶级前锋行列。
2025 年 10 月 10 日与 12 日,NBA 中国赛将在澳门威尼斯人综艺馆重燃战火,这是继 2019 年深圳站后时隔 6 年的回归。作为篮网队唯一的中国面孔,曾凡博若能登场,不仅将承担球队拓展亚洲市场的重任,更可能创造历史 —— 若同期效力开拓者的杨瀚森在常规赛中与篮网相遇,“中国德比” 或将提前上演。
对曾凡博个人而言,中国赛是转正的 “第二战场”。参考崔永熙 2024 年夏季联赛表现,若他能在澳门赛场交出亮眼数据(如场均 10+5),不仅能提升球队续约意愿,更可能通过中国市场的商业价值反哺合同谈判。但这一切的前提,是他必须先在 9 月底的训练营中击败至少 10 名竞争者,抢下篮网仅剩的一个双向合同名额。
除了竞技层面的考验,曾凡博还需克服伤病与体能的双重难关。今年 4 月,他因腰椎左侧横突骨折导致赛季报销,尽管康复进展顺利,但 NBA 级别的对抗强度对其恢复情况仍是严峻考验。此外,篮网教练组对锋线球员的体能要求极高,曾凡博需在训练营中证明自己能适应 NBA 的快节奏攻防转换。
数据显示,曾凡博在 CBA 场均出战 28 分钟,而 NBA 双向合同球员场均上场时间通常不足 15 分钟。这种 “时间压缩” 意味着他必九游体育官网须在有限出场时间内展现效率 —— 例如在季前赛中保持 50% 以上的三分命中率,或在防守端贡献关键封盖。更现实的是,若他在训练营中出现体能不支或旧伤复发,即便商业价值再高,篮网也会毫不犹豫地按下 “裁退键”。
中国球员冲击 NBA 的历程充满坎坷。2024 年崔永熙同样以 Exhibit 10 合同加盟篮网,虽短暂转正但因伤病草草收场;更早的周琦、王哲林等球员也曾因文化适应、战术定位等问题折戟。曾凡博的特殊之处在于,他正赶上 NBA 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节点 ——2025 年中国赛的回归,以及篮网队重建期对即战力的需求,都为其创造了窗口期。
从技术特点看,曾凡博的 2.08 米身高搭配 3.58 米助跑摸高的劲爆身体素质,使其具备成为 3D 球员的潜力。若能在训练营中展现稳定的外线投射(如单场命中 3 记以上三分)和换防能力(如限制对手锋线核心),他极可能复制渡边雄太的 “东瀛奇迹”—— 后者正是通过夏季联赛的高光表现,从 Exhibit 10 合同球员逆袭为猛龙队常规轮换。
消息公布后,国内舆论呈现两极分化。一方面,球迷普遍认可曾凡博 “放弃 CBA 高薪冲击 NBA” 的职业态度,认为这是提升个人能力、反哺国家队的明智选择。毕竟,他若能在 NBA 打磨防守技巧和战术意识,未来重返国家队时将成为锋线防守体系的核心 ——2025 年亚洲杯预选赛期间,曾凡博因伤缺席已让中国男篮锋线轮换吃紧。
另一方面,部分球迷对北京首钢的 “放行” 表示质疑。作为 CBA 争冠热门,首钢队失去曾凡博后锋线实力受损,而 Exhibit 10 合同的低保障性也让这次 “豪赌” 充满风险。不过,俱乐部管理层显然更看重长期收益 —— 若曾凡博成功立足 NBA,其商业价值将反哺球队品牌,这与当年姚明加盟火箭带动上海队发展的逻辑如出一辙。
结语:
对曾凡博而言,接下来的三个月将是职业生涯最关键的 “生死时速”。9 月训练营的对抗强度、10 月中国赛的聚光灯压力,以及贯穿始终的体能管理,共同构成决定命运的 “三重考验”。正如他在 CBA 季后赛后所言:“每一次伤病都是成长的契机”,这位 22 岁的黑龙江小伙能否在 NBA 书写新的中国故事,让我们共同期待澳门赛场的答案。